新闻分类:
新闻分类: 全部 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
常见的多媒体显示技术

1. CRT显示器CRT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RT) 的显示器,它曾是应用较广泛的显示器之一。CRT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广、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示器难以超越的优点,而且以前的CRT显示器价格要比LCD显示器便宜不少。但由于CRT显示器体积大、辐射和耗电量较高等缺点以及LCD显示器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等原因,CRT显示器已基本上被LCD显示器所取代。 2.液晶显示器(LCD)液晶显示器LCD,是利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液晶分子的“光电效应”来控制光线的透过状态,使显示图案的光线能通过或被阻断,获得明暗区分的效果,从而控制每个像素,构成所需的图像。LCD显示屏包含了在CRT技术中未曾用到的一些东西。为屏幕提供光源的是盘绕在其背后的荧光管。有些时候,会发现屏幕的某一部分出现异常亮的线条。也可能出现一些不雅的条纹,一幅特殊的浅色或深色图像会对相邻的显示区城造成影响。此外,一些相当精密的图案(比如经抖动处理的图像)可能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难看的波纹或者干扰纹。几乎所有的应用于笔记本或桌面系统的LCD都使用薄膜晶体管(TFT) 激活液晶层中的单元格。TFT LCD技术能够显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图像。早期的LCD由于是非主动发光器件,速度低,效率差,对比度小,虽然能够显示清晰的文字,但是在快速显示图像时往往会产生阴影,影响视频的显示效果,因此,如今只被应用于需要黑白显示的掌上计算机、呼机或手机中。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LCD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各大LCD显示器生产商纷纷加大对LCD的研发费用,力求突破LCD的技术瓶颈,进步加快LCD显示器的产业化进程、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液晶显示器按照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被动矩阵式LCD及主动矩阵式LCD两种。被动矩阵式LCD在亮度及可视角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反应速度也较慢。 由于画面质量方面的问题,使得这种显示设备不利于发展为桌面型显示器,但由于成本低廉的因素,市场上仍有部分的显示器采用被动矩阵式LCD。被动矩阵式LCD文可分为TN-LCD (扭曲向列LCD)、STN-LCD超扭曲向列LCD)和DST-LCD (双层超扭曲向列LCD),主动矩阵式LCD应用比较广泛,也称TF-LCD (薄膜晶体管LCD)。TFT液晶显示器是在画面中的每个像素内建晶体管,可使亮度更明亮、色彩更丰富及具有宽广的可视面积,与CRT显示器相比,LCD显示器的平面显示技术体现为较少的零件、占据较少的桌面及耗电量较小,但CRT技术较为稳定成熟。液晶显示器的基本技术指标主要有可视角度、点距、响应时间和分辨度等。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左右对称,而上下则不一定对称。当背光源的入射光通过偏光板、液晶及取向膜后,输出光便具备了特定的方向特性。假如从一个非常斜的角度观看一个全白的画面,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一般来说,上下角度要小于或等于左右角度。由于人的视力范围不同,如果没有站在很好的可视角度内,所看到的颜色和亮度将会有误差。一般主流的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为120° ~160°。液晶显示器的点距是两个液晶颗粒(光点)之间的距离,一般0.28 -0.32mm就能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响应时间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对于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反应时间,通常是以毫秒(ms)为单位。此值越小越好。如果响应时间太长了,就有可能使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动态图像时,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在2ms ~ 5ms之间。分辨率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含义并不和CRT中的完全一样。通常所说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是指其真实分辨率,如: 1366X768 的含义就是指液晶显示器含有1366X768个液晶颗粒,液晶显示器只有在真实分辨率下才能得到*佳的显示效果,其他较低的分辨率只能通过缩放仿真来显示了,效果并不好。 3. 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是一种利用稀有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原理显示的输出设备。它属于冷阴极放电管,其利用加载阴极和阳极间一定的电压,使气体产生辉光放电。PDP的基本原理是在两张玻璃板之间注入电压,产生气体及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光,利用这个原理呈现画面。由于PDP各个发光单元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不会出现显像管常见的图像几何畸变。PDP屏幕的亮度十分均匀,且不会受磁场的影响,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另外,PDP屏幕不存在聚焦的问题,不会产生显像管的色彩漂移现象,表面平直使大屏幕边角处的失真和色纯度变化得到彻底改善。PDP显示有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对迅速变化的画面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在明亮的环境之下欣赏大画面电视节目。另外,PDP显示屏的视角高达160°,观赏范围大大宽于显示器。不过PDP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它的轻薄外形。在相同的屏幕的尺寸下,PDP的厚度仅为CRT显示器的1/6。重量为其1/10,因此非常节省空间。PDP面世以来,引起了全球各大厂商的特别关注。SONY、NEC、FUITSU、PANASONIC等厂商纷纷开发了自己的PDP产品。如今PDP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终端、家用电视、展示会场、企业研讨、学术会议、飞机场等。随着LCD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亮度、对比度和响应时间等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超大尺寸显示面积的突破,PDP的优势正在淡化,而LCD逐步成为显示器领域的主导技术.LCD比PDP更具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同等尺寸大小的LCD比PDP清晰度更高,而且机身轻薄许多,耗电少。

移动操作系统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市场的普及,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目前应用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主要有Android (谷歌)、iOS (苹果)、Windows Phone (微软)、Symbian (诺基亚)、BlackBerry OS (黑莓)等,其中Android、iOS、 Windows Phone是现在应用较普遍的三大主流操作系统,这三大主流操作系统目前实力分明,不过Windows Phone 的实力还未完全达到与Android和iOS抗衡的地步。 1. iOSiOS是由苹果公司专门为移动操作开发的系统,使用基于Xcode的开发工具,可用于iPhone、iPod touch、iPad等产品。iOS的起初版本iPhone Rims OS X”公布于2007年的Macworld展览会,同年发布了首 个本地化iPhone应用程序开发包(SDK)。之后苹果公司发布iPad,因而重新设计了"iPhone OS"的系统程序。系统的更新换代也较为频繁,ios 6具备超过200项新功能,iOS 7将仿实物化风格替代为扁平化设计,而iOS系统目前已经更新至11.0版本。iOS系统非常好地结合了移动设备的使用特点,用户界面核心关键是能够使用多点触控直接操作,其中程序建立集中通路的控制中心,及Sini 语音控制、Safari 移动网络浏览器等内置应用,提供了智能交互和人性化服务。由于Apple同时制造多种设备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软硬件的高度配合使应用得以充分发挥多点触控界面、加速感应器、三轴陀螺仪等更多硬件功能。如FaceTime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调用前后两个摄像头,与显示屏、麦克风配合进入网络连接。目前iOS是优化程度较好,较快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但与此同时,iOS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软件开发协议不允许应用程序后台运行、不支持Flash在线播放等问题,而iPhone自带的界面控件也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功能需要,只有通过用户创新控件来解决相关矛盾。 2. AndroidAndroid是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开发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研发基于Linux的自由开放源代码,主要运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目前在市场份额上大于iOS系统,但运营收入有所不及。Android -一词来源于140 年前利尔亚当的科幻小说《未来夏娃》,指人类外表的机器人,而Android的全身绿色小机器人图标也具备相应意义。同样在2007年,谷歌于11月展示Android系统及免费开源发放授权,并组建全球性的联盟组织来共同研发创新。Android由4大组件构成:用于表现功能的活动(Activity) ;后台运行服务(Service) ,广播接收器(Broadcast Receiver) ;支持存取数据的内容提供商(Content Provider)。Activity 是所有程序的关键和基础。从2008年的Android1.0 版本,到目前新的Android4.4版本,手机系统与平板系统已经合并,并支持用户自定义添加第三方服务,整体系统功能更趋向于智能化和实用化,UI界面也更具有现代感。而截至现今,Android 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领域占有量第一的系统。在平台优势上,Android 具备丰富的资源和其开发性,另外多样化的功能也能与系统良好兼容,便于结合各方服务。但同时由于应用的易开发性,导致具有破坏性的程序难以控制,同时Android本身稳定性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3. Windows PhoneWindows Phone是由微软发布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将微软开发的Xbox Live游戏、Xbox Music音乐集成至移动设备。Windows Phone 发布于2010年10月,微软与诺基亚达成战略同盟并协议深度合作研发。目前已更新至Windows Phone8.1版本。由于微软完全重塑了整套系统的代码,Windows Phone 7放弃了Windows Mobile的操作界而和程序兼容,而Windows Phone 7.5则在大幅度优化中正式加入简繁体汉字等17种语言,走向全球化的Windows Phone 8.0则宣告Windows Phone进入多核时代。操作体验上,Windows Phone的增强触摸屏界面,更方便移动化使用。Windows Phone的短信功能集成MSN,并安装Office Mobile套装以便于用户移动办公,应用程序商店提供个性化的主题服务。微软在Windows Phone界面设计上,基于“平衡易用”的概念而开发动态磁贴展示技术,在视觉效果上强调信息本身。软件管理上,Windows Phone将所有应用按首字母分类,以便于按全屏字母表随时调用。但在系统兼容性上,现有的Windows Phone 7.0 手机仍然存在问题,因为内核将无法升级至新版本。而Windows Phone 8.1 系统则有向下兼容或向上升级的可能。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移动操作系统,另有Research In Motion (生产黑莓的公司)专用的智慧型操作系统BlackBerry OS和历时14年但现已停止更新的Symbian系统。BlackBerry OS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尤其是邮件处理),并支持特定输入装置,深受极客喜爱,而Symbian系统则因为缺乏新技术支持,被诺基亚放弃,转而被其他系统所替代。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网作为接入网的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终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聚合,使得移动互联网不是固定互联网在移动网上的复制,而是种新能力、 新思想和新模式的体现,并将不断做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和业务形态。移动互联网有别于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对等的、没有管理系统的网络;移动互联网基于电信网络,是具有管理系统的层次网,具有完整的计费和管理系统;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具有不同于互联网终端的移动特性、个性化特征,用户的体验也不尽相同。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的沟通与信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移动互联网终端可随身携带,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小,可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互联网访问,这个特点决定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借来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朝着良好性能和便携性平衡的方向发展同时,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多媒体正在不断取代传统媒体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人群拥挤的地铁上的手机阅读、平板播放影音,以打发交通工具上的闲暇时光,已经成为生活常态。移动多媒体已经逐渐变更了传统媒体的阅读方式,因为它更便于携带,触手可及。互联网新平台开始了更为轻量化便捷使用的研发和后期运营,并以更为便携的设备为载体,使掌上应用成为潮流。移动多媒体的发展趋势中,设备日趋轻量化是重要特征。而移动多媒体本身凭借其与生俱来的传播快速、移动便携等特点,弥补报纸、电视、期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不足,为受众提供便捷化体验。2.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终端移动性是相对于固定互联网的主要特征。移动互联网包含移动设备,各个移动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节点随时可能以可变的速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与Internet 实现连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移动互联网中的各类应用和服务。移动性带来接入便捷、无所不在的连接以及精确的位置信息,而位置信息与其他信息的结合蕴藏着巨大的业务潜力。3.无线性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移动设备之间使用无线电磁波作为信息传输载体,采用无线链路的传输方式。相对有线网络而言,无线信道带宽较小,容易受到无线干扰,使得无线通信服务质量控制成为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同时,无线信道容易受到干扰和监听,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机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4.应用丰富性及免费性移动市场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层出不穷,而且移动互联网中多数下载和安装是完全免费的,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在对应系统的专属应用商店或应用网页上查找并下载即可,并不直接收取用户费用。各类移动应用,包括聊天交友类的微信或微博;生活实用类,如墨迹天气、百度地图;新闻资讯类,如新浪新闻、央视新闻;出行导航类,比如携程、12306等。移动应用可以提供新闻、招聘求职、影音、文学、天气、公交线路、房屋租售、折扣等内容丰富的免费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推送、聊天交友、本地生活等服务。

移动多媒体终端设备

1.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由掌上计算机系统的移植与通话功能的结合而生,首要特征是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并且能够接入移动互联网。此外,还具有速度快、人性化、扩展性等特征。国际移动互联网大会给智能手机定义为“像个人计算机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在移动网的支持下,智能手机的功能日趋强大,成为集通话短信、购物消费、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个人手持终端设备。 通常智能手机具有以下特点:(1) 具各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即需要支持GSM网络下的GPRS或者CDMA网络的CDMAIX或3G (W-CDMA. CDMA2000 TD-CDMA)网络,甚至4G (HSPA+、FDD-LTE,TOD LTE)网络。(2) 具有PDA的功能包括PIM (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3) 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拥有独立的核心处理器(CPU)和内存,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扩展。(4) 人性化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根据个人需要,实时扩展机器内置功能以及软件升级,智能识别软件兼容性,实现了软件市场同步的人性化功能。(5) 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6) 运行速度快随着半导体业的发展,核心处理器(CPU)发展迅速,使智能手机在运行方面越来越快。 目前智能手机用户增长迅速,用户应用要求被释放。一方面,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另一方面,智能手机需求受到丰富的手机软件应用刺激。信息消费成了强有力的经济平台。电信通信业与互联网业务逐步融合,移动互联网搅动原有产业链,开放的产业链导致产业边界模糊化,基于平台模式的“终端+应用”将打穿、覆盖、颠覆很多传统行业。2015年5月,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在售机型数量有944款,较上月增长百余款,参与竞争的厂商增加了10家,国产手机市场的竞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厂商更迭快速,产品不具吸引力,很容易就出局。2015年6月11日,Google发布消费者网络行为报告显示,在全球智能手机使用率高的10个市场中,亚洲占据了5席,其中包括新加坡(88%)、韩国(83%)、中国香港(<79%)、中国(大陆地区)的比例达74%,远高于美国的57%。而全球智能手机使用率高于PC使用率121个市场中有11个来自亚洲市场,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大型移动终端商和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产业,以各自手机终端平台和技术平台支持,“以服务取胜” ,挖掘用户的需求,抢占市场。而这就必须依靠智能手机产品与移动应用服务之间的结合,不仅出售智能手机,也出售移动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终端已经化身为一种平台,作为承载移动应用和用户体验的载体而存在。 2.平板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是指体形小巧,便携移动的个人计算机,功能完整,其特征是以数位板技术作入设备,可识别用户手势。目前的平板式计算机集电子商务、移动通信和移动娱乐为一体,手写识别和无线网络通信功能,主要用于消费内容。随着硬件功能的增强,平板计算机功能更具多样性。具有代表性的苹果iPad横空出世后,平板计算机已成为功能丰富、富有个性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它比笔记本计算机更便携,比智能手机功能更强大,以其简便的触屏操作优势,使用户能更为便捷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上网功能。乔布斯称iPad为“革命性的移动便携设备”,它是为阅读、游戏和媒体消费而设计的,它将改变对计算机的传统使用方式,不再有文件和文件夹,也不再要物理键盘和鼠标。同时,提供了一种分流畅的直观体验, 与当前移动占据主导、网络连接随处可见的基调吻合。多点触控功能的反应非常迅速,所有的应用都可以通过同一个来源下载,简化了软件的购买流程和更新流程,并确保了安全性。平板计算机发展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应用程序商店的分类中包括众多的生活服务、新闻、娱乐、社交等程序,为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平台。 3.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目前流行的可穿藏式设备包括和手机配合使用的智能手环:以及可实现完整功能的智能头盔及谷歌眼镜等。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完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外观形态与应用功能也在不断更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当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成为个体的一部分, 作为媒介连通人与计算机的个性化数据渠道时,将更大地改变生活的形式。智能手环可对用户的日常活动进行跟踪和记录,并与移动设备同步,对用户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和提醒。而谷歌眼镜则直接通过语音指令,将通过移动互联网搜寻到的实时信息叠加到用户视野中,利用AR技术,加强进行人机互动。智能头盔分头部动作和脑电波传感两类,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意念性操控。随着手机屏幕的“平板化”与平板计算机屏幕的"手机化”,二者也面临着消失的可能,智能穿戴设备的出现和发展所可能引发的人机交互革命,会将继续引向对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的追求。移动设备的发展并非单一追求产品性能的攀升,工具只是帮助人类提离自身能力的途径,而对于移动产品,用户对产品体验的要求更高,在多种不同情况下能方便快捷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服务,反映了大众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未来定位。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交互属性,内容与计算向云端转移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手机、智能手表等都将成为云终端设备。这类设备被定义为具有脱离手机独立运算、独立运行、独立联网的独立设备:具备与人更深度交流的独特传感能力:使用智能操作系统:具备不断升级和扩展的能力。

因特网接入的方法

中国是第71个加入因特网的国家,1994年5月, 以“中科院北大清华”为核心的“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设施”(NCFC, 也称中关村网)与因特网联通。随后,我国陆续建造了基于TCPIP技术的并可以和因特网互联的4个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网络,它们分别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以及中国科技网CSTNET,其中前两个是经营性网络,而后两个是公益性网络。随后几年又陆续建成了中国联通互联网、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宽带中国、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中国移动互联网等。如果用户想使用因特网提供的服务,首先必须将自己的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然后才能访问因特网中提供的各种服务与信息资源。 1.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接入因特网所谓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接入因特网,是指用户计算机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普通电话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 相连接,再通过ISP接入因特网。用户的计算机与ISP的远程接入服务器(RAS)均通过调制解调器与电话网相连。用户在访问因特网时,通过拨号方式与ISP的RAS建立连接,通过ISP的路由器访问因特网。在用户端,既可以将一台计算机直接通过 调制解调器与电话网相连,也可以利用代理服务器将一个局域网间接通过调制解调器与电话网相连。由于电话线支持的传输速率有限,目前较好线路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0kbls 左右,般线路只能达到 30~ -40kb/s, 而较差线路的传输速率会更低。因此,这种方式只适合于个人或小型企业使用。电话拨号线路除受速率的限制外,另一个特点就是需要通过拨号建立连接,由于技术本身的原因,在大量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连接有时会断开。 2.通过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接入因特网近年来,ISDN 线路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通过它上网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这里指的是采用了基本速率接口(BRI) 2B+D的N-ISDN,在各用户终端之间实现以64kb/s速率为基础的端到端的透明传输,上网传输速率可达 128kb/s, 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承载包括话音和非话音在内的各种通信业务,可同时支持上网、打电话、传真等多种业务,俗称一线通。就目前来说,ISDN 市场是上网。普通电话线上网的速率大多为40kb/s左右,总体不超过56kb/s,而ISDN为64kb/s,可达到128kb/s;模拟电话线只能传送模拟话音信号,只能提供单一的电话业务。而ISDN实现了用户线的数字化,可同时支持多种业务。ISDN可同时接入多个设备,但不能像模拟电话一样把电话机直接接到电话线上,而需要先接入一个被称为网络终端(NT)的设备(该设备是局端设备,一般由电信局提供),再接入电话机、传真机以及上网用的适配卡等。非ISDN标准终端、普通话机可以通过终端适配器(TA)、网络终端接入ISDN网络。标准ISDN终端、数字话机或G4传真机等其他标准ISDN用户终端设备通过网络终端接入ISDN网络。 3.通过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 接入因特网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是xDSL家族中的一员。DSL (数字用户环路)是以普通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系列传输技术,它包括普通DSL、HDSL(对称DSL)、ADSL(不对称DSL)、VDSL (甚高比特率DSL),SDSL (单线制DSL)、CDSL (Consumer DSL)等。ADSL调制解调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 ADSL技术利用现有电话铜线为基础,几乎能为所有家庭和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用户能以比普通Modem高100多倍的速率通过数据网络或因特网进行交互式通信或取得其他相关服务。在这种交互式通信中,ADSL的下行线路可提供比上行线路更高的带宽,即上下行带宽不相等,且一般都在1: 10左右。如果线路的上行速率是540kb/s,则下行线路就有6.4Mb/s的高速传输速率。这也就是ADSL为什么叫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的原因,其非对称性特点尤其适合于开展上网业务。同时,ADSL 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可电话语音和数据流一起传输, 用户只须加装一个ADSL用户端设备,通过分流器(话音与数分离器)与电话并联,便可在一条普通电话线上同时通话和上网且互不干扰。因此,使用了DSL接入方式,等于在不改变原有通话方式的情况下,另外增加了一条高速 上网专线。可见,DSL技术与拨号上网调制技术有很大的区别。调制技术是ADSL的关键所在。在ADSL调制技术中,一般均使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性能更佳的传输码型,用以获得传输中的高速率和远距离。ADSL能够在现有的情线环做,即普通电话线上提供*高达8Mb/s的下行速率和640kb/s 的上行速率,传输距离送达53~5km,是目前几种主要的宽带网络接入方式之.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话线网络,在线路两端加装ADSL设备即可为用户提供高带宽服务,由于不需要重新布线,所以降低了了成本,进而减少了用户上网的费用。ADSL的接入方式主要有两种:(1)专线入网方式用户拥有固定的静态IP地址,24 小时在线。(2)虚拟拨号入网方式并非是真正的电话拨号,而是用户输入账号、密码,通过身价验证,获得一个动态的IP地址,可以掌握上网的主动性。中央交换局端模块包括在中心位置的ADSL Modem和接入多路复合系统(DSLAMD,处于中心位置的ADSL Modem被称为ATU-C.远端模块由用户ADSL Modem和滤波器组成,用户端ADSL Modem通常被称为ATU-R。ADSL安装包括局端线路调整和用户端设备安装两部分。在局端方面,由ISP在用户原有的电话线中串接ADSL局端设备:用户端的ADSL安装也非常简易方便,只要将电话线连上法波器,滤波器与ADSL Modem之间用一条两芯电话线连上,ADSL Modem与计算机的网卡之间用一条交叉网线连通即可完成硬件安装,再将TCP/IP协议中的IP、 DNS和网关参数项设置好,便完成了安装工作。 4.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所谓“通过局城网接入因特网”,是指用户通过局域网,局城网使用路由器通过数据通信网与ISP相连接,再通过ISP接入因特网。数据通信网有很多种类型,例如DDN、ISDN、 X.25、 帧中继与ATM网等,它们均由电信部门运营与管理。目前,国内数据通信网的经营者主要有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采用这样接入方式时,用户花费在租用线路上的费用比较昂贵,用户端通常是有一定规模的局域网,例如一个企业网或校园网。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①若干个主机,它们各为用户提供服务;②一个通信子网,它主要由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③系列协议。 为了便于分析,按照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的功能,一般从逻辑上将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部分。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和计算机系统一样, 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分为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两大部分。这其中网络硬件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它是网络运行的实体,对网络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网络软件系统则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灵魂,它是支持网络的运行、提高效益和开发网络资源的工具。 1.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一般是指计算机设备、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目前,网络连接设备有很多,功能不一,也很复杂。 1)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以分为服务器和工作站两种。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控制和协调网络各工作站的运行,处理和响应各工作站同时发来的各种网络操作要求,提供网络服务。服务器具有较强的计算功能和信息资源,它为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共享资源并负责管理网络资源、提供网络应用服务等,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站是网络各用户的工作场所,通常是台计算机或终端。 工作站通过插在其中的网络接口板(网卡)经传输介质与网络服务器相连。工作站保持原有计算机的功能,作为独立的个人计算机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按照被授予的一定权限访问服务器。各工作站之间可以互相通信,也可以共享网络资源。有的网络工作站本身不具备计算功能,只能提供操作网络的界面,如联网的终端机。根据提供的应用类型, 网络服务器可以分为:文件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通信服务器3大类。通常一个网络至少有一个文件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及其实用程序和共享硬件资源都安装在文件服务器上。文件服务器,顾名思义主要为网络提供硬盘共享、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等功能,工作站需要共享数据时,便从文件服务器中去取过来,即文件服务器主要负责共享信息的管理、接收和发送。当某一网络工作站要对共享数据进行操作时,具体控制该操作的不仅是工作站上的处理器,还应有网络服务器上的处理器,即网络中有多个处理器为一个事务进行处理,这种能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服务器就是应用程序服务器。按照网络服务器的设计思想分类,一般把服务器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入门级服务器, 有时也称为PC服务器;一种是工作组级服务器,在中小企业的业务部门里使用,有时也称为部门级或工作组级服务器。还有一 种就是企业级服务器,一般担当企业的整体网络部署。 2)网络传输介质网络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物理媒体,是网络通信的物理基础之一。网络传输介质可分为两类:类是有线的物理材质, 另类是无线的非物理材质。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等。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有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和卫星等。各种传输介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适用于某种特定类型的网络。常用的是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也很常用,但是主要用于原来的局域网中:光纤电缆通常用于连接要求高速访问的计算机,以及在不同楼层和建筑物之间连接网络。无线网络介质是通过空气或大气来传输信号的,它利用空间电磁波(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实现站点之间的通信。在计算机网络中,无线传输介质可以扩展有线网的限制,并且可以提供移动通信。由于无线连接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所以很多人认为,无线通信是未来网络连接中很重要也很流行的方式。但是使用无线传输介质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那就是同一传输介质的其他信号、太阳黑子的运动、电离层变化和其他大气干扰都会对通信信号形成干扰,从而产生很多问题。 3)网络接口卡网络接口卡(NIC)又称网络适配卡,简称网卡,它是计算机与通信介质的接口,是构成网络的基本部件。网卡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数据格式与计算机数据格式的转换、网络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等。在接受网络通信介质上传送的信息时,网卡把传来的信息按照网络上信号编码要求交给主机处理:在主机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网卡把发送的信息按照网络传送的要求用网络编码信号发送出去。 4)传输与交换设备传输与交换设备是数据在通信子网中进行传输时专门从事信息传输工作的设备。数据与交换设备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数据有效地在通信子网中从一个网段传到下一个网段,直到目的地。常用的传输与交换设备主要有:调制解调器、多路复用器、集中器、交换机等。调制解调器是早期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极为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设备,主要进行信号变换,同时具有调制和解调两种功能。多路复用器可将信息群只用一个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长距离的传输。多路复用器通常有两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器FDM和时分多路复用器TDM,前者多用于连续信号传输,而后者多用于时间离散的数字信号的传输。集中器对各终端发来的信息进行组织,不工作的终端不占用信道。按照集中有无字符级的缓冲能力来分类,集中器可以分为保持转发式和线路交换式两种。交换机是一种能够提高网络性能、改进网络可管性、降低管理成本的组网基础设备。交换机可将大型的网络划分为比较小的网段,将工作小组同其他工作小组在本地的流量隔离开来,从而提高了总体带宽。 5)网络互连设备网络互连由互连设备来实现,不同的互连设备所解决的问题和所属的层次是不同的。下面主要介绍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设备。中继器可以“延长”网络的距离,在网络数据传输中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数据经过中继器,不需要进行数据包的转换。中继器连接的两个网络在逻辑上是同一个网络。集线器是中继器的一一种, 其区别仅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更多的端口服务,所以集线器又叫多口中继器。集线器主要是以优化网络布线结构,简化网络管理为目标而设计的。集线器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小单元,像大树的主干一样,它是各个分支的汇集点。通常集线器又可以分为无源集线器、有源集线器和智能集线器。有源集线器只是把相近的多段媒体集中到一起,对它们所传输的信号不作任何处理,而且对它所集中的传输媒体,只允许扩展到*大有效传输距离的一半。有源集线器把相近的多段媒体集中到一起,而且对它们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和转发,并可以扩展传输媒体长度。智能集线器在具备有源集线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网络管理和路径选择功能。网桥又称桥接器,它是数据链路层上局域网之间的互连设备。网桥同中继器不同,网桥处理的是一一个完整的帧,并使用和计算机相同的接口设备。网桥的功能就是在互联局域网之间存储、转发帧和实现数据链路层上的协议转发。网桥可以分为内桥、外桥和原创桥三类。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中继系统,它是实现不同类型网络互连的重要设备。路由器在网络层实现包的存储和转发,从而把众多的网络连接成一个大型网络。网关是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产品,它不能完全归为一种网络硬件。常见的网关有:电子邮件网关、因特网网关、局域网网关等。 2.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一般指系统级的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级的提供网络服务功能的专用软件。 1)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用于管理网络的软、硬件资源,提供简单网络管理的系统软件。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X、NeWar. WindwsNT. Linux等。UNIX 是种强大的分时操作系统,以前在大型机和小型机上使用,现在已向PC过渡。UNIX支持TCPIP协议、安全性、可靠性强,缺点是操作使用复杂。NetWwe是Novel 公司开发的早期局城网操作系统。使用PXSX协议,也支持TCP/IP协议,安全性、可靠性较强,其优点是具有NDS目录服务,缺点是操作使用较复杂。Windows系列的网络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为PC机做服务器而设计的,操作简单方便,缺点是安全性、可靠性较差,适用于中小型网络。Linux 是一个免费的网络操作系统,源代码完全开放,是UNIX的一个分支,内核基本和UNIX一样,具有Windows NT的界面,操作较简单,缺点是应用程序较少。 2)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网络两种计算机交换信息时的约定,它规定了计算机在网络中互通信息的规则。因特网采用的协议是TCP/IP,该协议也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协议,其他常见的协议还有Novell公司的IPX/SPX等。 3)通信软件通信软件用于管理各个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如实现传输层功能的网络驱动程序等。通信软件的目的就是使用户能够在不必详细了解通信控制规程的情况下,很容易地就能控制自己的应用程序,与多个站进行通信,并对大量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工和管理。 4)设备驱动软件设备驱动软件是一种控制特定设备的硬件级程序。 设备驱动软件可以看成是一个硬件的小型操作系统,每个驱动程序都包括确保特定设备相应功能所需的逻辑和数据。设备驱动的软件通常以固件形式存在于它所操作的设备中。如网卡为主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提供一个接口。 5)工具软件工具软件是网络中不可缺少的软件。如网页制作中离不开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网络工具软件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不是为用户提供在网络环境中直接使用的软件,而是种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开发网络应用软件的工具。 6)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是在网络环境下,直接面向用用户的应用软件。如因特网中用户常用的Web浏览器等。